WFU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網路成癮的表象之下:被偷走的時間



作者:常善媚

滑個手機,一個晚上的時光竟不知不覺飛逝?
每天下班不想出門,追劇看Youtube到深夜,又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明明有重要的任務或考試迫在眉睫,卻無法控制的分心,每個小時上網查看FB或Instagram好多次?
其實只是上網google某個訊息,卻一層一層的迷失在網路的知識海,很窘的忘了剛開始到底想要查詢甚麼?
無聊偷閒逛一下拍賣網站,本想看看最近流行的衣服,結果逛了一個晚上雖然甚麼也沒買,卻花掉好幾個小時。
只要一有時間的縫隙,就迫不及待想上網,好像可以偷個閒,結果該做的事ㄧ而再、再而三的被拖延,壓力越大這種偷閒的逃避就越嚴重?   

這些情況似乎是每個現代人稀鬆不過的日常,您或許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可能有「網路成癮」的狀況,一不小心,我們對時間的主控權就被網路上目不暇給的內容所搶奪,變得不容易專心,在許多不同的電腦頁面、不同的工作休閒之間,來回切換、分心。





人的行為改變受科技的影響


大家都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其實新科技的發明,更直接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作息。


在燈光照明普及之前,人的生活確實受退黑激素和生理時鐘的影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連照明都微弱的夜晚,更不會有藍光的侵襲,不容易熬夜,現代人大概只能在網路和電都缺乏的天然露營場地,才能體會這種感受吧。

燈光照明也曾是新科技,只是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無感於這個新科技所改變的行為。「燈」與「電」的發明,讓我們可以在夜晚工作、休閒、讀書,讓我們的人生好像多了可運用的時間。比較少人去抱怨燈光對個人造成的不良影響,因為,燈光讓我們有了更長的時間主控權,我們依然是時間的主人。


從電視成癮到網路成癮

從電視開始,我們漸漸失去了對時間的掌握權。


探究科技對人類的不良影響並不是從網路時代才開始的,在電視普及的年代,研究人員就開始擔憂「電視成癮 (television addiction)」的可能,並且有許多研究投入其中。

1954年開始有電視成癮的研究,研究學者也曾熱烈的討論電視成癮是不是一種疾病診斷,看電視對孩子腦部發展的影響、看電視對視力的影響、看電視對肥胖的影響等等,而電視成癮的研究的數量到了2003年突然驟減網路成癮 (Internet addiction)」的研究開始大量出現,研究學者用各種不太一樣的稱呼來指出這樣的現象,如: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 IInternet use disorde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echnology use disorder,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use, to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還有跟遊戲成癮的現象有關的稱呼,如:video game addiction, excessive gaming, problematic online gaming, pathological gaming, gaming addiction, gaming use disorder。





「用網路看電視」比「用電視看電視」讓人有更高的主控假象



現在的爸媽,正好活在從看電視連續劇到上網追劇的年代。

網路跟電視很像,都是一個平台,這個平台上有各種不同的「內容」,網路與電視最大的不同其實是網路讓使用者有更大的主控感,怎麼說呢?

看電視的時候,你擁有的主控權只有打開、關掉、轉台三種動作而已,這個節目每周只播出一小時,這個小時播完你只能耐心的等下周同一時間繼續收看,看到廣告或不喜歡的節目你可以就轉台,這是電視時代,人所擁有的主控權,所以沉迷於電視,了不起也就只能一個時段的節目看完後看下一個,或在有限的台數中挑選最想看的。所以電視在人類休閒活動的分類中,屬於「被動」的休閒活動。

但若把網路上的影片、連續劇當電視看,你所擁有的主控權就比電視高出許多,你可隨時跳開廣告、可以一氣呵成把30集韓劇追完、可以回頭看最精彩感人的片段,也可以看第一集與最後一集之後中間跳著看,你還可以進行畫面主輔的切割,同時看球賽、看人打game、也切換看一下連續劇,主控感非常高,但也因為你以為你仍然主控著你選擇,所以你以為你沒有白白消耗時間,其實不然。


為甚麼你會感覺自己「好像」網路成癮?



因為你失去了時間的主控權。


網路只是一個可以快速傳遞各種訊息內容的平台,本身不會讓人成癮,讓你感覺到自己好像成癮的是網路中的活動與內容,怎樣的網路活動最毒?甚麼樣特質的人容易沉溺在網路之中?Young 這個學者在1999年提出了網路成癮的五大類活動,包括:與情色有關的網頁、人際互動的社交平台、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線上遊戲電玩賭博、以及網路上的買賣行為。

到了2013年,美國心理學會編制的精神醫學診斷標準第五版(DSM-5),雖然仍未將網路中的任何活動納入行為成癮的診斷之中,不過,已經將線上遊戲疾患(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納入診斷標準的附件之中,成為需要更多研究證明的潛在疾患。

也就是說,網路」中可能成癮的活動,已經從色情網站、社交平台、線上遊戲(賭博電玩)、看電視電影、查找資訊這五大類活動,限縮為「線上遊戲恐怕最毒」。但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我明明不打電動,卻也覺得整天黏著手機和網路無法脫身?因為這些活動讓你無法專心處理眼前事務、讓你不由自主變得多工與分心、讓你以為自己仍是時間主人,但其實事事拖延、一事無成。



科技再進步,人一天依然只有24小時



你每天黏在網路上找甚麼呢? 也許想找你的快樂或精彩。


但如果沒有真正想去的方向與目標,其實,我們不容易在網路上找到我們想找的。葉炳成老師提到,過去的體制內教育造就一群無動力世代」,許多大學生在國高中時,沒時間探索自己,沒有時間主控權,連填寫志願也由爸媽決定,上了大學之後,以為接下來總算可以擁有自我的主控權,卻才發現學非所愛、讀得很痛苦,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上大學之後才開始尋找自己的喜歡。

即便是已為人父母的我們,真的成為時間的主人了嗎?是否每天零碎有空的時候就滑一下FB、打一下手遊,看一下網路小說,感覺自己很會利用時間,過得很充實,對生命有交代。在多工切換著工作與休閒的同時,其實我們失去更多專心的機會,而專注會讓人學得深,也讓人可以感到滿足與快樂,就算只是專注的感受自己此時此刻的狀態、或者專心的運動,都具有減壓效果。


多工與分心是網路時代的新能力或新阻礙



「時間的管理是個很八股、無趣的老議題,不過,卻成為網路時代人類行為的新挑戰,我們如何學習成為時間的主人,讓科技為我們所用,而不被科技綁架我們寶貴的時間呢?

就從我們的身體力行來影響我們的孩子吧,不讓手機或平板電腦幫忙打發小孩,學習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親子互動、讓自己的每一天增加更多專心的時刻,身體力行成為孩子的榜樣。

更早學會成為時間的主人讓網路科技成為你的助力吧!


© 常善媚,保留所有權利。歡迎分享本文連結,但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