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遊戲成癮的五大危險因子



作者:常善媚

上網玩線上遊戲或手機小遊戲是目前台灣大多青少年及年輕成人的日常。

有的爸媽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一方面規範孩子使用電腦與網路的時間、延後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平板、與電腦的年紀,另一方面卻也焦慮著會不會使孩子產生數位落差,錯過主動學習的關鍵時期。雙面刃的科技與網路,是現代父母的兩難。


其實,玩線上遊戲不一定會成癮,根據林煜軒醫師等人在2018年台灣大規模調查顯示,遊戲成癮的盛行率只有3%。到底甚麼樣特質的人、在甚麼樣的情況下容易陷入遊戲成癮呢?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或孩子落入遊戲成癮的危機中?以下談談遊戲成癮五種可能的危險因子。


1.容易衝動的特質(impulsivity)


早期,網路成癮被認為可能是一種與衝動有關的疾病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而非成癮,直到2013年DSM-5的醫學診斷才將遊戲認為可能是行為成癮疾患,不過Brand等人在2016年的研究結果發現衝動特質與問題網路使用具有正相關,且衝動與成癮傾向的關聯,還跨越了不同的網路活動 (包括:賭博、購物、看色情網站、以及玩線上遊戲等等)。

高雄醫學大學柯志鴻醫師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的研究結果發現,遊戲成癮和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是有關聯的,且經過診斷,同時具有ADHD及遊戲成癮的個案(共病),他們在遊戲中的衝動性以及敵意也比其他玩家來得高。

也就是說,遊戲成癮的背後,很可能是衝動及注意力的問題,建議應該先了解個案是否具有ADHD的疾患,或許改善了ADHD的症狀,就可同時改善遊戲成癮的狀況。


2. 無聊的環境與寂寞狀態 (loneliness)


Myrseth 等人在2017年針對246名阿富汗的退伍軍人所做的研究,發現這群退伍軍人在家,缺乏生活中的目標,則容易陷入無聊與寂寞的狀態,導致遊戲成癮的風險增加。

在台灣,國高中學生幾乎被升學機制綁住大部分的時間,孩子除了上學之外還有許多的補習與課後輔導,時間被塞得很滿,許多爸媽都告訴孩子,你好好拚這六年,上了大學之後,你就自由了。殊不知,上大學後的自由時間,反而讓人感到茫然,頓時失去考大學的目標之後,因為從來沒機會學習安排與規劃自己的時間,許多剛上大學的學生,時間反而輕易的被遊戲、網路中的影片、以及拍賣網站所佔據。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慢慢放手讓孩子學習做自己時間的主人,體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有功課,或許才是治本的方法。


3.逃避的因應策略(escapism)


為了逃避生活中的困難、難以排解的孤單、無力解決的功課而投入遊戲中,把遊戲當擋箭牌,是遊戲成癮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我們團隊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發現玩家的遊戲動機中,因為逃避而投入遊戲、以及追求遊戲中的成就感,具有成癮的風險,逃避就像一種把個案從現實生活推進遊戲的推力,而遊戲中的成就感就像把個案拉進遊戲中的拉力,這一推一拉的力量很強大,順勢的容易讓個案沉浸在遊戲之中。

這兩股力量,哪個是我們能夠使得上力的呢?我想是把個案推進遊戲中的推力吧,試著了解要讓個案逃進遊戲的原因,嘗試提供更多有用的因應困難和壓力的方式,陪著個案嘗試更有效的方法,從提高面對壓力解決問題的勇氣與能力做起,讓推力減小,或許是讓成癮者改善復原的方法。


4. 不快樂的憂鬱情緒 (depression)


愉悅感是我們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重要的連結,藉由讓我們感到開心的事物,讓我們願意開始投入在困難的學習之中。不快樂有一半的原因可能是環境的因素,而另一部分則有生物醫學的證據顯示,憂鬱的情緒狀態與血清素(Serotonin)有關。

從我們的系列研究也發現,遊戲成癮的高危險群個案憂鬱的比例較高,其實打遊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對於不開心或憂鬱的人來說,打遊戲或許是因應不快樂情緒的方法,人們都是來遊戲世界找快樂的,如果打遊戲越打越不開心又沒有成就感,玩家早就逃之夭夭了。


5. 生活中感到高壓力 (stress)


生活中可以承受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動力。

只不過,面對一樣的壓力情境,每個人感受不同、因應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有些研究者認為遊戲或網路成癮是日常生活適應不良失調所導致(Kardefelt-Winther, 2014),容易感受到壓力又不知道該怎麼排解或面對壓力的個案,就很可能選擇逃進遊戲中,用遊戲來暫時隔離生活中承受不了壓力。尤其對有長期壓力,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進而產生習得無助感(helplessness)的個案來說,就不再願意嘗試任何方法,直接放棄自己。

人在高壓力、又找不到方法解決和面對壓力的時候,長期會陷入不開心或憂鬱的狀態,為了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很容易逃進遊戲中。

有些受訪的大學生分享,國高中期間,家裡的氣氛很糟,父母常吵架爭執,若不是自己將回家之後的心思全都投入遊戲中,從遊戲裡找到成就感與隊友的支持,恐怕撐不過那段黑暗的時期。


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麼做?


首先,先排除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憂鬱的問題,這兩種疾病很容易與遊戲成癮產生共病(Comorbidity),如果懷疑您的孩子有注意力或憂鬱的問題,應先到身心科就醫,或許,改善了根本的問題,遊戲成癮的行為與現象就跟著改善了。

其次,趁著孩子還沒離家之前,提供有品質的陪伴,了解孩子正在投入的遊戲如何吸引他,如何好玩,提供一個溫暖而穩定的家庭環境。試著了解自己孩子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難,常使用的因應方法,多做討論,只是一昧的阻止和阻斷手機與電腦,不但效果不佳,也容易破壞親子關係。


© 常善媚,保留所有權利。歡迎分享本文連結,但全文轉載請事先來信詢問。